回首頁
胡正宏大頭照
姓名
胡正宏
族名
Salizan Istandaa
出生年份
1998
村別
鸞山村
所屬部落
Nakanu(拿卡努部落)
擅長領域
小米文化、狩獵文化
個人文化檔案

我對狩獵文化的認識

  • 射耳祭祭祀用語花蓮(巒社群)與台東(郡社群)的用語就不同,但是整體來說是大同小異。
  • 我們胡家在傳肉、報戰功或是喝酒順序是以順時鐘方向進行,其他家族是逆時鐘。
  • 早期布農族是以小米為主食生活,所以射耳祭辦理在小米除疏之後,剛好就是在四、五月間。
  •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祭祀廣場panapatusan,這個區域是只有男生才可以進入,女生是禁止進入的,如果女生誤闖進去可能就會cislaiang也有一種說法cishavis,有點像是中邪、生病。
  • 據說以前會種一棵榕樹,布農語稱lislis,這種榕樹鬚根很多,樹上面會擺放獵到過的獸骨下顎,射耳祭的一開始,男生就會先到那裡做儀式。最重要的是,剛開始第一個動作就是起火,那我們一般生火稱malusapuz,可是射耳祭起火的動作叫mapatus,起火樹種郡社群會用haluus羅氏鹽膚木,或是用halup桃樹或是hainunan赤揚木,也有會用kanpatus黃肉楠,黃肉楠在燒的時候,因為還未曬乾,所以在燃燒過程中會發出批哩啪啦的聲響,同時會有煙冉冉升起,老人家就會形容是在傳遞訊息給上天,告知家族準備舉行射耳祭典,儀式很重要,火必須一次就成功,如果中間突然滅掉,就是非常不好的預兆。
  • 射耳祭時男生會在現場圍圈分肉,分肉之前祭祀場所會生火,進去先做跨火儀式,把身上不好的東西除掉,因為會帶米篩,所以會將之前打獵的獸肉在火上祈福,之後將肉分食給在場男性,在分肉同時也有禁忌,分食的肉不能多也不能少,如果超過或少,也是不好的徵兆,在祭祀場拿到的肉必須現場要吃完,不能給別人或是帶回家。
  • 祭典前會釀酒,酒糟會拿來做祭祀用,到獸骨架前用酒糟丟然後祭禱祈福,除感謝這些動物犧牲生命,讓家族可以填飽肚子外,也希望未來在狩獵能夠豐收,上山都有東西帶回家。
  • 祭場內通常不會唱歌,回到家後才會報戰功、唱歌,其實很多祭典都不會唱歌,除了八部合音外,不然其他都會是祭典結束後開始喝酒才會唱歌,唱飲酒歌等,再祭場回家前通常都是嚴肅的,也不可以生氣、放屁、打噴嚏,回到家後祭典儀式結束就比較放鬆。
  • 結束後回到自己家屋,離開祭場前必須做跨火的儀式,跨完火後會拿火炭,拿在手上,左右丟一丟再往旁邊丟,像是除穢的感覺,從祭場到家裡的路程上都不能回頭,回到家後就會報戰功,早期報戰功是有功績的人才可以在進入圓圈裡,在裡面的人都要報,領導人會來敬酒,敬酒、拿酒必須是用右手,左手表示瞧不起你,如果圈內有人沒有戰績,領導人可能會看不起他,比較嚴重情況下連給都不給。沒有戰績的人就是在旁邊跟著附和,有小米酒或是肉就是由他們負責處理,男女老少也會一起參與。
  • 報戰功稱malastapang,有一種說法是,早期我們主要的敵人是鄒族,以前也不是報動物是報人頭,報戰功是用敵人的頭顱來裝酒,tapang就是鄒族的意思,在報戰功中會講自己的戰績。現在沒有在砍人頭,都是以報動物為主,必須如實以報,有人說報戰功就是要誇耀自己,其實早期報戰功都是蹲坐著,報自己的戰績,很謙虛,不會太驕傲,敘述自己狩獵過程、幾隻獵物,最重要是要榮耀媽媽那邊的家族,也有一種原因是因為婚姻,長輩知道你的氏族、再報媽媽的氏族,就會知道可以配對給哪個家族。
  • 早期一個氏族舉行,但現在是以村、鄉來舉行,現在射耳祭大多是娛樂性質,有點像是節慶,我們自己部落早期很多嚴謹的禁忌、流程等,現在就沒有這麼重視了,通常早上參與祭典的人都很少,以前祭典可能一整天,那現在就半小時,後面就是娛樂活動。